首页
搜索 搜索

对“五十岁后独居女子的美好生活”,我不抱任何幻想

作家叶倾城     2023-05-30 15:12:29


(资料图片)

对“五十岁后独居女子的美好生活”,我不抱任何幻想。 这是各位都知道的。 今天正好看到一位网友在评论区提到:人不用担心孤单。老了之后有家人、朋友,可以学自己想学的东西,有兴趣生活,丝毫不会感觉孤单。 展开来说说。

我关注养老议题,所以一直在关注比我年老的女性,如何安度晚年。 基本上就是:一过五十,她们都开始学东西。 学画画的、学跳舞、学京剧的、学太极的、学书法的…… 一开始百花齐放,大家都觉得:即将迎来兴趣满满的老年生活。

我负责地说: 三次课后,就有一半人渐渐放弃了。 能坚持到十次之后的,可能只有10%。

这放弃有客观原因。 比如我一位女友学画画,学了两次之后,老师就跟她说:姐,您不能学素描了,伤眼睛。 ——是的,她老花了,看不清。 她从谏如流,改上色彩,画丙烯颜料画。 结果她对颜料过敏,流泪,揉眼揉得脸都肿了。 于是改国画,国画倒是没什么问题了,然后就发现,画来画去,全是临摹,根本到不了原创。要到那程度,要学很多年。 而她的兴趣已经用完,于是终止了画画。

也有主观原因。 另一位女友学京剧的,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戏剧。 想的就是练下呼吸,觉得用戏剧或者歌曲的方式来练,会有趣味些。 结果,练呼吸很无聊,戏,连看都不想看,何况唱。

我的感觉就是: 如果爱情不能培养,那么兴趣,恐怕也未必能。 你有兴趣就是有,没有就是没有。 如果你人生的前五十年,对这件事都没感受到乐趣,光为了打发老年时间进入,是坚持不下去的。 你看到的,能在晚年闪亮的人,你追索他的前半生,会发现,他一生都爱这个,顶多是以前被压抑住。 文学少女变成文学老太太; 健身少年成为健身老翁。 那四岁学围棋的,可能十四岁就停止了——七十之后,他兴致勃勃捡起来。 (所以我真的支持家长多带小孩学习技能,你不知道在哪个阶段,他会重新爱上。)

另一个问题就是: 大部分人是不能完全自娱自乐的。 你唱歌,希望有人鼓掌; 你写诗,希望有人读到; 你去个公园,也得拍九宫格发朋友圈,有人点赞。 家人这个吧,如果你年过五十,不婚不育,那么,你父母去世后,就没有家人了——也就没有亲戚了。 朋友这个吧,年轻时聚是一团火,老后散作满天星。星与星之间的距离太遥远,太难以互相取暖了。 你晒国画作品,她晒孙子的国画作品; 你晒舞蹈视频,她晒外孙女儿的舞蹈视频。 你未必想看小孩的,她一定不看你的——老人没什么好看的。 我知道有好多人,因为类似的原因,渐渐又停止了一些爱好。

第三个问题可能就是: 老年人,因为年纪、性格,很难进步,也就无法得到成就感,更坚持不下来。 我有些朋友,晚年没事,写小说,给我看。 我一看,说:这不是小说。 他们不服气,给我引经据典,证明小说可以如此这么写。 我便改口,说:好好好。 他们之后每写一章都给我看,我都一眼不看。

我还有些朋友,没事儿写话剧,写一堆深刻的对话。 我以为他们是不知道戏剧的格式,送他戏剧集。 结果答我:不需要。 我说:不这样就没法上台表演呀。 答:不需要上台表演,只需要阅读。 一个话剧,不需要表演,那是什么? 一条裙子,不需要能穿,那不就是一块布吗? 他们问我:你只需要说,写得好不好。 我当然说:好呀,好得不得了。 这样的话,我也只说一次。 我也不是他们的女儿儿媳,有义务讨好他们。

有人说:我自己也老了,还对老人刻薄。 就是因为老人已经是我的同龄人,我不再有敬老的需求,才可以实话实说。 推开温情脉脉的衰老之门,走进衰老的迷雾,我记录我看到的事实。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